杭州:学习迪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最近杭州市提出了学习迪拜的口号。市委书记王国平通过在迪拜的考察后,指出杭州要以迪拜为“标杆”。这已经不知道是杭州的第几根 “标杆”了。就我记得的来说,深圳、温州、巴黎和威尼斯也是杭州的学习对象。确实,作为一个后发城市,学习经验以实现后发优势是很有效的城市发展方式。我 也不否认,这些城市多少在制度上或是在规划上具有先进性。我担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引入不合本地的发展模式,抑或时髦点说,做不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 本文试以我对迪拜的一些了解,陈列一些我们有必要明确辩识的不合理发展因素,并在文章最后谈谈我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杭州搞城建,是闻名遐迩的。迪拜的城市建设、扩张更是举世瞩目。似乎,杭州可以向迪拜学城市规划。但是,就算假定迪拜的城市规划是科学的,两市的地理环境 就足以使迪拜的规划模式在杭州无法适用。迪拜面海背沙,杭州依山傍水。沙地作为迪拜城市扩张的基本资源,为迪拜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而无需担心生态问题。 甚至在沙地上的建设还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杭州就不同了。杭州没有大片的空地,即,即使有未开发的地方,也往往是保持当地生态稳定中的重要环节。不 注重环境保护的开发,必然受社会舆论的猛烈抨击,遭到地元住民的反对。政府或采取强制,或放弃规划,不会有很好的结果。众所周知,杭州的城市建设,已经对 城市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几次内涝,就算称之为道路材料的问题,也不能使市民信服(普遍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的建设使地下水无法下渗,湿地等的蓄洪能力 下降)。随后的道路改修,便被认为是政商间利益联系的体现。这样,杭州市政府在民间的公信力日渐衰微,对几个主要领导人的指责也不绝于耳。因此,如果我们 要学习迪拜的城建经验,至少先要对过去自身发展的失误进行分析,同时,学来的东西要尽量使之适用于本市实际。
迪拜市目前的人口有140万,半数是建筑工人。城市计划的人口容纳量为1000万。每天迪拜都在填海造陆,搭高楼大厦。世界第一高塔明年9月亦将建成,建 造这座塔的钢筋可以环绕地球四分之一圈(这个数据不确然,反正要用很多)。在现在建筑材料如水泥、钢铁以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条件下,把杭州变成一个建筑工 地,显然和空间、财力不符。迪拜的治安到目前为止非常好,就算是一个巨富,夜晚走在迪拜的路上也不用担心;而我们不能保证,超过人口半数的外来建筑人员不 会对杭州的治安产生影响。(迪拜的建筑工人主要在印度等国家雇佣,杭州则主要是吸引外地民工。在异国,行为较在本国更有约束吧。)
我觉得在城市建设方面,杭州更值得学习日本城市的经验。日本大部分城市发展(虽然有的走过弯路),保存了森林等自然元素和传统建筑等文化元素。单纯从这一点来说,和杭州这样有丰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城市极为契合。
迪拜的城市建设,更侧重房地产业的发展。
如果坐在飞机上鸟瞰迪拜海岸,你可以发现由人造岛屿组成的世界地图(The World)。这些岛屿上是一座座海景豪宅。迪拜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气温、海洋)和城市文化(相对开放、现代)吸引了世界富豪前往居住。房地产业是迪拜 最热的行业之一。即使预计城市住房容纳量为目前城市人口的近7倍,买房者排队买房是每个楼盘开售后的常态。在短短4年中,房价可以涨六倍。这便吸引了大量 外资,在反复的买卖转手中,房价持续攀升。迪拜近几年保持的15%以上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房地产业的发展。那么,这,杭州要不要学呢?
首先,杭州人掌握的经济资源不及迪拜人。排队买房的现象在杭州很少可能发生(这里指中高档商品房)。大部分售楼广告吹嘘的“楼盘开盘即销售一空”,多半是 开发商或中介捂盘,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以抬高房价。这可能也是楼市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吧。迪拜目前的情况,很难说没有泡沫:8成左右的买房者是投资者;在 为富豪填出来的棕榈掌岛上,海景别墅的入住率也仅6成。在我国国内房价走低的趋势下,杭州如果学习迪拜,很难说不是在为地产商服务(但也要认识到,房价的 急速下跌对经济的可能影响)。结果是泡泡越吹越大,领导的钱包也吹得鼓鼓的。等到被刺破了,也就发出些响声,然后这一切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次是开发空间的制约。这在讨论城市建设中已有提及,不再赘述。
迪拜的经济持续高热增长、房价的不断抬升和它极度开放的对外政策也是分不开的。迪拜没有外汇管制,无须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外国人占迪拜市140万人口中 的80%。资本的自由流动、优越的投资条件,怎么可能被精明的投资者们忽视呢?但设若迪拜的投资环境不那么好了,资本大规模撤出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总的来说,杭州与迪拜相比,在民间资本、开发空间和对外政策上都处劣势,不足以支撑房地产业的长时间繁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倚仗其它服务业。也是在这些方面,迪拜有值得杭州借鉴的经验。
“我们要做第一。正像没有人会记住第二个登上珠峰的人。”迪拜酋长穆罕莫德如是说。要引领发展的潮流,没有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和创造性,终究只能是沉浮翻荡,随波逐流。这种竞争力和创造性的源泉,则是科学发展观。
我觉得有必要把这简短的五个字划开来,以免产生误解。科学发展观,不能划分成科学发展/观,应当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
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是面向国家、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无以记数的不可控因素。因此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依照一定的模式,即不可能用公式表述出 来。我们也没有能力说能够准确预测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的结果。也如自然科学研究一样,往往我们很难确定接下去要研究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是基本 不存在的,而只有在一种情形下出现——计划。所有经济活动都由政府统一安排,这样的结果是有一定可预见性的(只要没有太多政府不可控因素的干扰)。我们显 然不会为了这种科学而返回计划经济时代。但我国很多政策的实施,似乎都体现了“科学发展”——为了一个所谓的可欲的结果而对市场或社会进行不合理干预—这 并不能说对市场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有利。出于如此逻辑,我倾向于将之划分为“科学/发展观”。发展观之所以可用“科学的”来修饰,因为它是原则性 的。它是人类至今为止在各领域发展中的主要经验和逐步形成的自我规范。它又有着极大的开放性,在既成基础上不断抬升。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也是发展观 的扩充过程。对于已经出现过的事物,科学的发展观总能够给人以原则性指引。同时,发展观也不会阻止并未违背原则的行为在各个领域产生新的影响。对于未知事 物,科学的发展观持包容态度,依靠变化中的实际丰富自己。(到这里,对比发展观的丰富过程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用“科学的”来形容发展观的原因,读者可 以理解了吧。)
目前举国上下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之时,杭州又提出了要“以迪拜为标杆”,这两者确实能够互相代表吗?显然不能。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杭州更为重要。一个 城市的发展不是玩拼图。现有的条件的不同: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政策、资本,注定了杭州不可学成第二个迪拜,只有坚定不移地做自己。发展需要冷静的思考,不 是一时的冲动——尤其是原则上的,其次才是具体方法。我们盲目地定下所谓的“指标”,又迫使各种力量指向这个指标,发展必然出现不均衡。我觉得我们要做 的,是减少人为因素对整个发展的干预,并培养开放的气度、无畏的探索精神和决断时的理智,以期实现发展。由此看来,是否应该从民情和社会文化领域探寻其对 迪拜快速发展的贡献?如果结果甚微,我们可以预言,迪拜将会经历危机。届时,杭州说不定又已不知树立起几个“标杆”来了。
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性不会随发展的进程而褪色,关键在于人们的理解和由此产生的不同的行为方式。我们极有必要对这个举国皆知的概念进行较为合理、明确的定 义。我能力有限,无法达成这个想法。不过我相信会有有识之士,用清晰的语言,借媒体的优势,作出出色的文章,启迪人们的思维,明确必须的规则。
第二名总是被人忘却。小至每个人,大到每个国家,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总是要为了一时风光而去跟随第一的脚步呢?当然,我相信杭州不会对迪拜的一切照搬 照抄。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指出“标杆”的一些理应被我们舍弃的部分,同时期待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理解。即使我的理解和官方的不同,我也不会轻易作出 改变。如果两方本的原则不同,注定在具体问题上产生分歧。只有时间能证明对何种价值的追求和对何种规则的遵循更为有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